本文作者:author

孫宇晨:幣圈奧特曼?還是韭菜收割機?

author 前天 15 抢沙发
孫宇晨:幣圈奧特曼?還是韭菜收割機?摘要: 孫宇晨的奧特曼時刻:TUSD風波背後的野心與擔當真金白銀的救援:是英雄還是投機?2025年4月2日,孫宇晨的名字再次以一種極具戲劇性的方式,霸佔了幣圈的頭條。這次,他扮演的...

孫宇晨的奧特曼時刻:TUSD風波背後的野心與擔當

真金白銀的救援:是英雄還是投機?

2025年4月2日,孫宇晨的名字再次以一種極具戲劇性的方式,霸佔了幣圈的頭條。這次,他扮演的角色不是爭議製造者,而是“救世主”。據CoinDesk報道,在穩定幣TrueUSD(TUSD)面臨高達4.56億美元的儲備金缺口,瀕臨“爆煲”邊緣時,孫宇晨出手了,提供了關鍵的資金支持。

孫宇晨:幣圈奧特曼?還是韭菜收割機?

這讓人不禁想起他那句經典的“哥斯拉摧毀了城市,我是奧特曼”。這番自比,既充滿了他一貫的高調風格,也暴露出加密貨幣世界中那種英雄主義情結:在無數人恐慌逃離時,總有人試圖力挽狂瀾。但這次的救援,真的能簡單地歸結為英雄主義嗎?

我認為未必。穩定幣的“脫錨”風險,對於整個加密市場來說,無疑是一場災難。TUSD作為一個重要的穩定幣,一旦崩盤,將引發連鎖反應,加劇市場的恐慌情緒,甚至可能引發更廣泛的金融危機。孫宇晨的介入,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,這是值得肯定的。

然而,我們也必須看到,孫宇晨並非慈善家。他的每一次“救援”,都伴隨著精明的商業考量。TUSD的穩定,對於他所掌控的波場生態,乃至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穩定,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他的資金支持,既是一種“利他”行為,也是一種“利己”行為。

更何況,這筆資金的來源也值得玩味。畢竟,孫宇晨的資金調動能力,與他所掌握的資源和影響力密不可分。這讓人不得不質疑,他的“救援”是否建立在某些不為人知的交易或利益交換之上?

因此,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孫宇晨的行為定義為“英雄”。他的“奧特曼時刻”,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表演,一次高風險的投資,一場關乎自身利益的博弈。

輿論風暴:高調背後的風險與收益

孫宇晨的高調,在幣圈是出了名的。從早年的“蹭熱點”營銷,到如今的“救世主”人設,他總是能以一種極具爭議性的方式,吸引公眾的目光。這次的TUSD事件也不例外。他在第一時間接受香港媒體《星島日報》的採訪,將自己塑造成“拯救大家的人”,並在社交媒體上頻繁發聲,引發了廣泛的討論。

這種高調的策略,無疑是雙刃劍。一方面,它可以迅速提升孫宇晨的個人品牌,鞏固他在幣圈的影響力,吸引更多的用戶和投資者。另一方面,它也容易引發爭議,招致批評,甚至引來監管的關注。

畢竟,在加密貨幣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,任何高調的行為都可能被解讀為“割韭菜”的前兆。人們對於孫宇晨的過往經歷和商業模式,也充滿了警惕和懷疑。他的每一次高調亮相,都會引發一場輿論風暴,將他置於聚光燈下,接受全方位的審視。

更重要的是,孫宇晨的高調,很容易掩蓋事件的真相。在TUSD事件中,人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的“英雄行為”上,而忽略了事件本身的複雜性和潛在的風險。這對於投資者來說,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信號。

因此,我們在看待孫宇晨的高調時,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,穿透表面的光鮮,看到背後的真相。不要被他的個人魅力所迷惑,更不要被他的誇張言辭所蒙蔽。

監管的灰色地帶:孫宇晨的呼籲能否撼動現狀?

在這次TUSD事件中,孫宇晨不僅扮演了“救世主”的角色,還扮演了“監管呼籲者”的角色。他公開指責FDT金融欺詐黑幕,呼籲香港金融監管部門與執法機構介入,重構信托制度與持牌公司的監察體系。

他的呼籲,看似正義凜然,實則也暴露了加密貨幣行業監管的灰色地帶。穩定幣作為一種與法幣掛鉤的加密資產,其儲備金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至關重要。然而,在現有的監管框架下,穩定幣的發行和運營往往缺乏有效的監管,這使得投資者面臨巨大的風險。

孫宇晨的呼籲,能否撼動現狀,推動監管的改革?我對此持保留態度。一方面,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涉及複雜的法律、技術和政治問題,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決。另一方面,孫宇晨作為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,他的呼籲很容易被解讀為“別有用心”,從而影響其效果。

更重要的是,監管的改革,往往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。在加密貨幣這個充滿投機和利益的領域,任何監管的加強,都可能引發激烈的反對和阻撓。

因此,我們在期待監管改革的同時,也要保持理性的態度,不要對孫宇晨的呼籲抱有過高的期望。監管的改革,需要時間和耐心,更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。

以太坊的信仰拉鋸戰:豪賭、自救與生態野望

519暴跌:一線生死的自救與幣圈的脆弱

2021年5月19日,這一天對於無數幣圈人來說,簡直是一場噩夢。比特幣跌破3.1萬美元,以太坊跌破2000美元,整個市場哀鴻遍野,血流成河。而在這場腥風血雨中,孫宇晨也未能倖免。

據他自己透露,當時他持有的60.6萬ETH在Liquity Protocol上面臨清算的風險,命懸一線,只差2分鐘就要被清算。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,如果真的被清算,損失將難以估量。

面對如此危局,孫宇晨展現了他一貫的賭徒本色。他先是砸下3億美元還債,擋住了清算的鐮刀,然後又豪擲2.8億美元抄底,買入5.4萬ETH和4145枚BTC。

他在微博上寫道:“資金安全,但確實有一個瞬間子彈從我頭皮一擦而過,讓我冷汗直冒,沒想到插針來的如此兇猛。”

這段話,既有劫後餘生的慶幸,也有驚魂未定的坦白。但更重要的是,它展現了孫宇晨對於以太坊的“信仰”。在市場崩潰之際,他沒有選擇拋售,而是選擇加倉,這無疑是對以太坊的未來投下了一張信任票。

然而,這場“自救”真的能簡單地歸結為“信仰”嗎?我認為未必。孫宇晨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,他的每一次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,都帶有明確的商業目的。

519暴跌,對於他來說,既是一場危機,也是一次機會。通過抄底,他不僅可以攤平成本,還可以增加持倉,為未來的行情反彈做好準備。更重要的是,他的“自救”行為,可以提升他在幣圈的形象,鞏固他的影響力,吸引更多的用戶和投資者。

此外,我們也不能忽略當時的市場環境。519暴跌,雖然造成了巨大的恐慌,但也為市場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低價買入機會。孫宇晨的抄底行為,很可能也是在專業團隊的指導下,經過嚴密的數據分析和風險評估後做出的決策。

因此,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孫宇晨的“自救”行為定義為“信仰”,它更像是一場精明的商業操作,一次高風險的投資,一場關乎自身利益的博弈。

更重要的是,這場519暴跌,也暴露了幣圈的脆弱。在沒有有效監管的情況下,市場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,出現劇烈的波動。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,這種波動往往是致命的。

孫宇晨的“自救”,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情緒,但也提醒我們,在幣圈投資,風險永遠是第一位的。不要盲目跟風,更不要相信所謂的“信仰”,要保持理性的頭腦,做好風險控制,才能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生存下去。

執掌以太坊基金會?孫宇晨的狂想與ETH的未來

2024年,新一輪行情啟動,但以太坊的表現卻相對疲軟。作為以太坊的早期投資者和重要持有者,孫宇晨再次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。

社區傳言四起,有人說他虧損嚴重,有人說他做空以太坊,甚至有人說他已經清倉離場。面對這些傳言,孫宇晨並沒有直接否認,而是選擇了一種更加高調的方式來回應:他化身為以太坊的“生態建設者”,拋出了大膽的設想,聲稱如果他執掌以太坊基金會,就可以推動以太坊價格的增長。

孫宇晨:幣圈奧特曼?還是韭菜收割機?

他的“市場救援”計劃包括暫停ETH銷售、優化Layer 2稅務用於回購銷毀、精簡基金會運營、調整節點獎勵強化通縮機制、加大Layer 1研發投入等等。這些計劃,看似雄心勃勃,實則充滿了爭議。

首先,孫宇晨是否有能力執掌以太坊基金會,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問號。以太坊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,其運營和決策受到社區的廣泛監督。孫宇晨作為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,他的加入很可能會引發社區的強烈反對。

其次,孫宇晨的“市場救援”計劃,是否真的能夠推動以太坊價格的增長,也值得懷疑。以太坊的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包括市場情緒、技術發展、監管政策等等。單純依靠人為干預,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。

更重要的是,孫宇晨的“市場救援”計劃,是否會損害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和自治性,也值得警惕。以太坊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去中心化和自治性,任何過度的人為干預,都可能破壞這種價值,從而損害以太坊的長期發展。

因此,我們在看待孫宇晨的“市場救援”計劃時,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要被他的誇張言辭所迷惑,更不要對他的能力抱有過高的期望。以太坊的未來, не依赖т от одн person, а от целого сообщества разработчиков, пользователей и投资者.

孙宇晨的“狂想”, может быть, поможет ему привлечь больше внимания, но на него, наверное, мало кто будет полагаться.

信仰的試煉:孫宇晨與以太坊的價值博弈

孙宇晨与以太坊的纠葛,更像是一场价值的博弈。他对以太坊的“信仰”,并非纯粹的理想主义,而是与他的商业利益紧密相连。他持有大量的ETH,以太坊的涨跌直接影响着他的财富。

因此,当以太坊面临危机时,他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,既是为了守护自己的财富,也是为了维护他在币圈的地位。但当以太坊的发展方向与他的利益发生冲突时,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提出质疑和挑战,甚至试图改变以太坊的发展轨迹。

这种“信仰”,充满了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色彩。它既有真诚的成分,也有虚伪的成分。它既有对技术的敬畏,也有对利益的追逐。

在孙宇晨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加密货币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矛盾:理想与现实的冲突,信仰与利益的纠葛,创新与风险的并存。

这种矛盾,既推动了加密货币世界的发展,也带来了无数的争议和乱象。它让加密货币世界充满了魅力和挑战,也让投资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。

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,没有人是纯粹的英雄,也没有人是纯粹的恶棍。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,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斗。

孙宇晨,只是这个复杂而充满矛盾的世界中的一个缩影。他的故事,既是他个人的奋斗史,也是加密货币世界的发展史。

火幣易主:燙手山芋還是點石成金?

FTX崩盤後的信任危機:孫宇晨接手的爛攤子

2022年10月,孫宇晨正式成為了火幣(HTX)的全球顧問。在當時的幣圈,這絕對是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。要知道,彼時正值FTX崩盤後,中心化交易所人人自危,曾是行業標杆的火幣也因監管壓力、內鬥以及市場變遷等因素,早已風光不再。

軍心渙散,用戶流失,資金外流,這就是孫宇晨接手火幣時的真實寫照。更糟糕的是,火幣還面臨著巨大的監管壓力。各國政府紛紛加強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,火幣的合規之路可謂是舉步維艱。

可以說,孫宇晨接手的,完全就是一個燙手山芋。當時幣圈一片唱衰之聲,社區甚至直接表示:孫宇晨這是跳進了一個巨大的坑裡。更有甚者,直接預言火幣將在孫宇晨的帶領下走向衰落。

不可否認,當時的火幣確實面臨著諸多挑戰。FTX的崩盤,讓用戶對中心化交易所的信任降至冰點。火幣想要重新贏得用戶的信任,談何容易?

而且,孫宇晨本人也備受爭議。他的高調作風、過往的經歷,以及他所掌控的波場生態,都讓用戶對他充滿了警惕和懷疑。人們擔心他會將火幣變成另一個“波場”,擔心他會利用火幣來“割韭菜”。

因此,在當時的背景下,孫宇晨接手火幣,無疑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決定。他不僅要面對來自市場的壓力,還要應對來自監管的風險,更要克服來自用戶的質疑。

逆勢翻盤:孫宇晨如何重塑火幣的榮光?

然而,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孫宇晨竟然硬生生地將這塊“燙手山芋”焐成了燙金招牌。經過一年多的時間,火幣的交易量、用戶活躍度都穩步回升,逐漸重現了昔日的榮光。

不僅如此,火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。歐元穩定幣交易量躋身全球前三,CIS地區市場份額穩坐第三。更令人驚喜的是,火幣還入選了“《福布斯》2025年全球最值得信賴的25家加密貨幣交易所”,贏得了行業的認可與尊重。

孫宇晨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?我認為,這主要歸功於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大刀闊斧的改革: 孫宇晨接手火幣後,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。他對火幣的組織架構、運營模式、產品設計等方面都進行了調整,力圖提升火幣的效率和競爭力。例如,他推動了HT-HTX代幣轉換,激活了火幣的生態。
  • 積極擁抱監管: 孫宇晨深知合規的重要性,因此他積極擁抱監管,努力提升火幣的合規水平。他與各國監管機構保持溝通,積極配合監管要求,力圖讓火幣在合規的框架下運營。
  • 持續的市場營銷: 孫宇晨非常擅長市場營銷,他利用各種渠道來宣傳火幣,提升火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。他經常在社交媒體上發聲,與用戶互動,及時回應用戶的關切。
  • 對用戶的重視: 孫宇晨非常重視用戶體驗,他力圖提升火幣的服務質量,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交易體驗。他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功能,滿足用戶的需求。

當然,我們也不能忽略孫宇晨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。他本人就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,他的言行舉止都備受關注。他的高調作風,雖然經常引發爭議,但也為火幣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和關注。

總之,孫宇晨通過一系列的措施,成功地將火幣從一個瀕臨崩潰的交易所,轉變為一個重新煥發活力的行業領軍者。

野心與執行力:孫宇晨的火幣改造實驗

孫宇晨讓火幣不僅活了下來,還活出了新的模樣。這份野心和執行力,並不是誰都有的。他的火幣改造實驗,可以說是一場成功的逆襲,也為其他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。

但我們也要看到,孫宇晨的火幣改造實驗,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。加密貨幣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,新的交易所不斷湧現,火幣想要保持領先地位,並不容易。

此外,監管的壓力也始終存在。各國政府對加密貨

幣圈守夜人:孫宇晨的救援行動背後的邏輯

FTX暴雷:孫宇晨的有限救援與市場的絕望

2022年11月初,FTX的崩塌,堪稱幣圈的一場浩劫。這家曾經估值數百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交易所,在短短幾天內灰飛煙滅,給無數投資者造成了巨大的損失。

Coindesk率先曝光了FTX關聯公司Alameda Research的財務困境,以及FTX疑似挪用客戶資金的醜聞。消息一出,FTX在短短72小時內面臨約60億美元的提款需求,引發了嚴重的擠兌。

用戶蜂擁提款,市場血崩,比特幣價格跌破1.6萬美元,整個幣圈陷入了恐慌和絕望。在這樣危急的時刻,孫宇晨再次站了出來。

11月10日,他公開表示將與FTX合作尋找解決方案,並承諾為FTX上波場系代幣(TRX、BTT、JST、SUN)及火幣平臺代幣提供1:1剛性兌付支持。次日,FTX恢復了這些代幣的交易和提款功能。

孫宇晨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進一步透露,他準備為FTX提供“數十億美元”的援助,但前提是對FTX進行充分盡職調查。

然而,最終,由於自身積重難返,FTX還是走上了破產的道路。孫宇晨的努力,最終未能挽救FTX的命運。

但不可否認的是,孫宇晨的介入,為波場系和火幣用戶爭取了時間。通過提供剛性兌付支持,他緩解了市場的恐慌情緒,避免了更嚴重的崩盤。

然而,我們也必須看到,孫宇晨的救援行動,是非常有限的。他只針對波場系和火幣平臺的代幣提供支持,對於其他用戶,他並沒有提供任何幫助。

這讓人不禁質疑,他的救援行動,是否只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?是否只是為了避免波場生態受到FTX崩盤的波及?

而且,孫宇晨承諾提供的“數十億美元”援助,最終也未能兌現。這讓人懷疑,他是否真的有能力提供如此巨額的資金?他的承諾,是否只是為了博取眼球,提升自身形象?

總之,在FTX崩盤事件中,孫宇晨的救援行動,既有積極的一面,也有值得質疑的地方。他為波場系和火幣用戶爭取了時間,但他的救援行動,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。

更重要的是,FTX的崩盤,再次提醒我們,加密貨幣市場的風險極高。即使是估值數百億美元的交易所,也可能在瞬間崩塌。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,切勿盲目投資,務必做好風險控制。

Curve危機:DeFi江湖的豪賭與利己主義

孫宇晨並未止步於加密世界的救援,轉身又投身DeFi的江湖。2023年,Curve Finance遭遇黑客攻擊,引發了CRV代幣的暴跌,創始人Michael Egorov的巨額貸款岌岌可危。

清算的陰影籠罩DeFi,市場再次嗅到了血腥味。Curve作為DeFi領域的重要協議,一旦崩盤,將對整個DeFi生態造成巨大的衝擊。

在這樣危急的時刻,孫宇晨再次出手了。他聯手杜均、DCFGod、Andrew Kang等幣圈大佬,以0.4美元的價格,接盤了7200萬枚CRV,斥資2880萬美元,幫助Egorov穩住倉位。

摩根大通甚至點贊稱:“這合作阻止了危機擴散。”

更絕妙的是,他還順勢推出了波場上的stUSDT池,不僅救了Curve,還順帶給自己的波場生態加BUFF,讓波場的TVL(總鎖倉價值)逆勢上漲。

然而,孫宇晨的這次救援行動,同樣引發了爭議。有人質疑他“夾帶私貨”,認為他救Curve的目的是為了推廣自己的波場生態。

不可否認的是,孫宇晨的這次救援行動,確實為波場生態帶來了積極的影響。通過推出stUSDT池,他吸引了更多的用戶和資金流入波場,提升了波場的TVL。

但我們也不能忽視,孫宇晨的救援行動,也為Curve提供了及時的幫助,避免了更嚴重的崩盤。他的介入,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DeFi市場的情緒。

在Curve危機中,孫宇晨的行為,再次體現了他的精明和機會主義。他既想幫助Curve,也想藉此機會推廣自己的波場生態。

這種利己主義,在加密貨幣世界中非常普遍。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奮鬥,每個人都在尋找機會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。

孫宇晨的行為,或許不夠高尚,但卻非常真實。他只是在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影響力,來實現自己的目標。

救援的本質:情懷、野心與加密世界的叢林法則

能在危急時刻站出來,本身就是一種情懷。要知道,幣圈從不缺聰明人,但缺這份為行業賭一把的勇氣。但是,加密货币世界信奉的是丛林法则,弱肉强食,适者生存。

孙宇晨的故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。他不是没有争议,有人说他高调逐利,有人说他野心过大,每场救援都带着自家事业的影子

爭議與韌性:孫宇晨的加密貨幣人生

高調逐利?孫宇晨的爭議標籤與真實面貌

孫宇晨這個名字,在幣圈幾乎等同於“爭議”。無論他做什麼,總能引發無休止的討論和質疑。他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:高調、逐利、炒作、割韭菜……幾乎所有的負面詞彙,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影子。

有人批評他“高調”,認為他過於張揚,總是喜歡在聚光燈下展示自己。無論是參加巴菲特午餐,還是參與各種幣圈事件,他總是能以一種極具爭議性的方式,吸引公眾的目光。

有人批評他“逐利”,認為他的一切行為,都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。他所掌控的波場生態,被質疑存在傳銷模式,他所參與的各種項目,也被認為是為了“割韭菜”。

甚至有人直接稱他為“騙子”,認為他利用加密貨幣的漏洞,欺騙投資者,從中牟利。

這些批評,並非空穴來風。孫宇晨的過往經歷,確實存在諸多爭議。他早年的營銷手段,備受詬病;他所創立的波場,也一直被質疑存在技術缺陷。

然而,我們也不能忽視孫宇晨的另一面。他是一個極具商業頭腦的entrepreneur,他善於抓住機會,敢於冒險。他所掌控的波場生態,雖然備受爭議,但也確實為數百萬用戶提供了服務。

他所參與的各種項目,雖然存在風險,但也確實為一些投資者帶來了收益。更重要的是,他始終堅持在加密貨幣領域探索和創新,為行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。

因此,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孫宇晨定義為“壞人”。他是一個複雜的人物,他既有缺點,也有優點。他既是一個商人,也是一個innovator。

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在權衡利益和風險,都是在追求自己的目標。他的行為,或許不夠高尚,但卻非常真實。

亂局求生:孫宇晨的生存哲學與市場的博弈

在加密貨幣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,生存下去並不容易。孫宇晨能夠在幣圈屹立多年,並不斷壯大自己的事業,靠的並不僅僅是運氣,更是他獨特的生存哲學。

他善於利用市場的機會,敢於在危機時刻出手。無論是519暴跌中的抄底自救,還是FTX崩盤後的有限救援,他總是能在危急時刻,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他善於營造個人品牌,提升自身影響力。他利用各種渠道宣傳自己,與用戶互動,及時回應用戶的關切。他所創造的“孫哥”形象,深入人心,為他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和關注。

他善於與各方勢力合作,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。他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,與各國監管機構溝通,力圖讓自己的事業在合規的框架下發展。

然而,我們也要看到,孫宇晨的生存哲學,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他過於依賴營銷和炒作,忽視了技術的積累和創新。他過於追求利益最大化,忽視了用戶的利益和長期發展。

他的生存哲學,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市場的投機氛圍之上。一旦市場的投機氛圍消退,他的生存空間可能會受到壓縮。

因此,孫宇晨需要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,調整自己的生存策略。他需要更加重視技術的積累和創新,更加重視用戶的利益和長期發展。他需要擺脫對營銷和炒作的依賴,建立更加穩固的基礎。

未來的構建者?理想與現實的距離

孫宇晨曾說:“我不是來賺快錢的,我要建一個屬於未來的東西。”這句話,聽起來像是少年時的夢想,帶著點孤勇,也帶著點執念。

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,改變世界,創造未來。他希望加密貨幣能夠真正改變金融體系,為人們帶來更加自由和公平的金融服務。

然而,現實卻是殘酷的。加密貨幣的世界,充滿了投機和欺詐。區塊鏈技術,距離真正的大規模應用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孫宇晨的理想,與現實之間,存在著巨大的距離。他是否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,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。

但無論如何,我們都應該對他抱有一絲敬意。他敢於挑戰傳統,敢於追求夢想,敢於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,奮力前行。

他的故事,或許充滿了爭議,但卻也充滿了希望。他的努力,或許不會成功,但卻值得我們學習。

因為,只有那些敢於追求夢想的人,才能真正推動世界向前發展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5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