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幣圈大佬集體失語?一文揭秘VC不敢說的真相!

一级市场观察:东西方视角与未来之路
最近一段时间,一级市场显得格外沉寂,这让我这个不靠广告为生的博主也提不起写作的兴致。二级市场的低迷固然有影响,但一级市场给人的感觉更加让人感到缺乏动力。不过,我最近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,并产生了一些思考,准备分几篇文章来跟大家分享,主要包括“东西方 VC 一级视角下的市场”、“RWA 的新迹象”以及“ETH 和 Solana 上一些值得一说的东西”。今天,我们先来聊聊第一个主题。
一级市场的沉寂与表达欲的缺失
市场现状:无聊与保守
过去几周,我和亚洲的几家同行聊了聊,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一种“暂停”或者说“保守”的投资模式。我们最近一次出手是 1 月份,其他几家的情况也差不多,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出手一次的案例比比皆是。大家对市场的普遍感觉就是一个字——“无聊”,或者说是暂时的“共识”。
对“低垂果实”摘完的担忧
这种无聊感并非完全与二级市场相关。我记得很清楚,即使在 Luna 崩盘后,二级市场一片萎靡,但一级市场对于那些优秀的扩容项目、ZK 技术、创新的 DeFi、GameFi 以及 AI 项目仍然充满热情。然而,进入 2024 年之后,这种兴奋感逐渐消失。二级市场对任何新叙事的热情都持续不了几天,这自然会影响一级市场的情绪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“低垂果实”大致摘完的阶段,并即将面临一个需要长期调整、摸索、转型以及伴随剧烈阵痛的空窗期?关于这个问题,我们稍后会结合西方 VC 的现状进一步展开讨论,因为它们的情况与东方有所不同。
东西方VC的投资差异
欧美VC的“开炮”现象
事情的起因是,我们去年 Pre-seed 轮投资的一个 DeFi 项目最近在进行 Seed 轮融资。我原本以为,在目前这种一二级市场环境下,能融满就已经很不错了。但结果却出乎意料,超募了几百万美元,几家欧美 VC 争着往里砸钱。这让我非常惊讶,虽然项目本身确实不错,但也没到 S 级的程度。为什么亚洲 VC 都在“哑火”,而欧美 VC 还在不断“开炮”?他们敢于在这个估值下做出投资决定的原因是什么?
对欧美VC投资逻辑的猜想
我们内部讨论了一下,做了一些不负责任的猜想:
- 欧美 VC 成立的时间点与亚洲 VC 不同,导致退出周期不同,从而影响投资决策。
- 亚洲 VC 多少带有一些“小镇做题家”的气质,要么想着卷赢同行,要么想着至少跑赢 BTC(但就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,估计没几家能做到)。而欧美同行在理想主义和长期主义上的气息更加浓郁,或者说,只要他们能向 LP 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在当前估值下投资这个项目,对于收益率的执着反而没那么重要。
- 纯粹是为了完成 Deploy Fund 的需求,投完这一期好赶紧募资下一期,主要目的是收取管理费。
未来调研计划
具体原因尚不明确,目前只能进行猜测。因此,未来几周我计划约一批欧美 VC 的 Partner 和 Researcher 聊聊,除了交流对市场的看法,也想直接当面请教一下上述问题。届时收集完信息后,我会再在 Twitter 上更新。
加密货币的未来之路探讨
长期信念与短期十字路口
现在,让我们回到“低垂果实”的问题上来,也想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加密货币的未来之路。首先,无论是我个人,还是 ABCDE 机构,对于加密货币的长期前景从未动摇,这甚至可以算作一种“信仰”,否则我也不会全职从事这个行业。但从中短期来看,我们确实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,一个我不确定是否与 2019 年 DeFi Summer 出现之前类似的十字路口,因此想拿出来和大家交流。
AllianceDAO Podcast的启发
最近我在听 AllianceDAO 的 Podcast,其中提到的三个观点让我产生了许多共鸣:
- Qiao 说他目前的感觉和 2019 年时类似,不知道下一步加密货币会发生什么,直到 2020 年 DeFi Summer 的出现,让他眼前一亮,找到了方向。
- 他们认为加密货币这么多年只找到了一个 PMF(Product-Market Fit),那就是金融,更具体地说就是交易(DEX、CEX、Perp)、借贷、稳定币以及 Mint(资产发行,例如 Pumpfun)。
- 他们给出了很多关于 AI x Crypto Start-Up 的建议,如果项目中的加密货币元素过于牵强,不如直接去掉加密货币部分,直接做纯 AI 项目。结果,30% 的项目真的去掉了加密货币,变成了纯 Web2 项目。
对现有PMF的边界思考
关于第一点,虽然 2019 年我已经入圈,但只是单纯地炒币,说实话不确定当时的 VC 是否也有现在这种“无聊”的感觉。但印象中,至少还有 IEO 大行其道,EOS 也在探索方向,Starkware 提出了 ZK 概念,20 年 DeFi Summer 的很多项目,也应该是 18-19 年成立并获得投资的。那么理论上,一级市场的体感应该比现在要好,换句话说,那时候大家对于“大的要来了”这件事的相信程度,应该会比现在更高一些?
关于第二点,这呼应了第一点,也是我中短期最大的担忧,即我们是否已经走到了一个“低垂果实”大致摘完的、与 2019 年不同的十字路口。如果加密货币在 Utility 上最大的 PMF 就是金融,那么 DeFi Summer 加上后续几年持续迭代的微创新,今天基本上已经走到了一个边界。
模块化区块链:Web2与Web3的融合?
Utility 的反面,同样也是加密货币所擅长的,即叙事方向。Meme 无疑是最好的代表,Pump.FUN 在 2024 年把这个方向也推到了一个边界。再就是过去数年,当 Utility 和叙事都不确定该做什么的时候,我们圈子至少还能卷 Infra。从 ETH 到 EOS 到 Solana,再到后面的 Aptos、Sui……我在想,Solana 今年有了 Firedancer,Monad 和 MegaETH 大概率也会主网上线,我们在区块链 Infra 扩容这件事上,是否也已经触达了边界?
一个十字路口,三条路都已触达边界,那么是否只剩下最后一条路,即“区块链的模块化”,也就是上述第三个观点相关的内容,我在 YC 的 Podcast 里也听到了类似的 Insight。这里说的模块化,不是 Celestia 那种模块化,而是把区块链技术整体抽象成一个模块,作为一个功能插入到一个 Start-Up 中,与 AI 类似。
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加密货币项目,都是完全基于加密货币而生,或者说是为了加密货币而加密货币,并非要解决现实世界里的问题。说的好听叫 Crypto Native,不好听就是根本不出圈,圈内自嗨。Web2 AI 创投圈估计也会有类似的问题,很多项目看上去是“为了 AI 而 AI”,而不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现实的问题。
未来形态的猜想与现有产业链的延续性
未来一级市场会不会产生某种 Web2 与 Web3 的融合,或者说相遇?一个项目,一定要为了解决现实世界里某个问题而存在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需要用到加密货币的部分就加入加密货币元素,需要用到 AI 就加入 AI 元素,但初心和目的与加密货币与 AI 都完全不相关。正如美团外卖用到了 5G、平台软件、大数据、AI 任务分配……但它本质上是一个解决吃饭问题而生的项目。
如果加密货币的下一个大的阶段是这种形态,大家会不会觉得无聊?加密货币 VC、交易所、工作室等一系列基于 Crypto Native 产业链构成的当前形态,是否还能延续?
RWA赛道的新方向(下一篇预告)
当前一级市场越来越多的 Payment 与 RWA 相关的项目,多多少少也符合上述思路。正好最近研究了一下 Ondo 的 Global Market,也聊了几个 RWA 项目,下一篇我会专门来讲讲 RWA 这个赛道的新方向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